366 市场换技术(2 / 3)

加入书签

“可是,我们就算获得了30万吨的技术,不还是落在外国人的后面吗?”何海峰抬杠道,他倒不是否决林振华的意见,只是用这样的方逼着林振华把自己的想充分表述出来罢了。

林振华道:“有30万吨的技术,总比没有要好吧?我们连11万吨都没有解决,如果一下子能够拥有了30万吨的技术,那么要追赶60万吨的技术,也就更容易了。”

何海峰担忧道:“这样会不会致使国内企业失去搞研究的动力,一味等着从国外引进了?这个想,好像有点造船不如买船的味道哦。”

造船不如买船,是文革时候被批判的一个观点。那时的认识是,只有自己造船,才能掌握造船的经验,这样才有可能造出更大的船。推广到科研领域,有些人认为所有的技术必须自己研究一遍,才能掌握其原理。如果从国外引进技术,那么就会丧失失落研究能力。

林振华微微一笑,道:“老何,太看我们基层科研人员的觉悟和水平了。其实,就是在批判造船不如买船的年代里,我们也一直都是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那时我们把国外的设备买回来进行拆解、仿测,这不合样是借鉴他人的技术吗?现在我们有这样的条件,直接从国外引进技术,节省我们摸索的时间,有什么欠好的?就算要自己去做一遍才知道,我们也要把做的提高一些吧?”

“那筹算做什么?”何海峰不睬解了。

林振华道:“这个项目中的关键主机,需要从国外进口,总价值大约会达到2亿美元以上。2亿美元的项目,对任何一家设备制造商而言,都是一块大肥肉,咱们不得这样随便地扔出去,而是要附加一些条件。”

“什么条件?”

“技术转让。”林振华道。

“什么意思?”何海峰问道,对林振华的想,他一向是很是有兴趣的。

何海峰道:“好吧,姑且认为这个想是有事理的,那么,又凭什么相信他人愿意把落后一代的技术转让给我们呢?人家也能想到这一点的,我们掌握了落后一代的技术,与他们的技术落差就缩了,人家也不肯意给自己培养出竞争敌手吧?”

林振华呵呵笑道:“这就涉及到做生意的智慧了。同样是30万吨乙烯设备,日本人能做,德国人也能做,还有意大利、荷兰、美国,都有同类的技术。不肯意转让,总有他人愿意转让的。资本家是逐利的,我就不信他们会为了这些落后一代的技术而甘愿抛却一个2亿美元的合同。”

“是,如果他们不转让技术,我们就不把合同给他们?”何海峰有些理解林振华的意思了。

林振华道:“老何,来看,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各种设备的进口规模不竭扩大,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一个很是值得关注的买家了。咱们应当充分利用这种地位,在引进设备的同时,要求设备提供商向我们转移设备的制造技术。也就是,我们不单要买鱼,并且要让对方教我们如何抓鱼。”

“这个不成能吧?”何海峰道,“人家自己就是卖鱼的,如果教会了抓鱼,人家岂不要饿死了?”

林振华道:“不会的,我们目前在许多领域里,与国外的技术差距不止一代,而是两代、三代。对方固然不成能向我们让渡最先进的技术,但如果我们要的只是落后一代的技术,对方其实不一定会拒绝。”

“能举个例子吗?”何海峰问道。

“能。”林振华道,“好比,我们国家曾经组织过11万吨乙烯的攻关,但最终还是失败了。目前国家计委有意开展30万吨乙烯设备的攻关,但资金、人才等方面都有缺口,各家企业也缺乏积极性,所以这项技术我们一直都未能掌握。而国外目前已经拥有了60万吨乙烯的技术,我们要求他们转让30万吨的技术,对他们来,是可以接受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