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草原再会(3 / 5)

加入书签

石韦所负的使命很简单,通知辽国大宋将灭汉,警告辽国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后果自负。

在石韦的印象中,宋朝一直是被辽国欺压,而今,自己却奉命前往警告威胁契丹人,这份使命,让石韦对身为大宋子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荣耀感。

石韦喜欢这个差事,领旨之后,便在熊青叶等一行禁军的护送上,由汴京而北上,经由雄州去往辽境。

事实证明,这一趟的出使,并非石韦预想的那样,是一次威风凌凌的出使。

光是那路途之苦,就令石韦饱受其苦。

石韦顺口编了一个颇为荒诞的理由,潘紫苏一愣,竟是不知如何来回应。

石韦趁着潘紫苏迟疑之际,赶紧打起哈欠,装着乏困的样子借口而去。

潘紫苏看着那远去的背影,又看看院中喝茶的杨延琪,眉色暗皱,口中喃喃道:“原来又是你沾花惹草……”

…………………………………………………………迁都之事既定,原本形势紧张的朝廷上下,很快便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不觉冬去春来,开春之后,天子与朝廷又移回了东京汴梁。

辽国仿中原,设有五京,其中以上京为首都,其余四京为陪都。

不过,辽国的政治核心却不在首都,而在捺钵。

所谓的捺钵,即是行宫的意思。

契丹人为游牧民族,素来转徒不定、车马为家,皇帝必四时巡狩,故而一切的重大决策,均在捺钵随时决定。

正如石韦所料,移驾汴京后不久,赵匡胤便下令从江南大量的运调粮草,攻灭北汉割据政权之事,也很快被提上了议程。

经过了多年的打击,如今的北汉,全[***]民加起来不足十万,所据之地,也仅剩都城太原附近的几个州,用苟延残喘来形容都显得有些保守。

如此弱小一国,之所以能残存至今,无非是依靠着辽国的庇护而已。

大宋要灭北汉,辽国绝对是绕不过的一道坎。

入夏之后,赵匡胤正式委任石韦为使臣,出使辽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