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狗屁理论(3 / 5)

加入书签

石韦隐然感觉到一种肃然。

沉默许久之后,赵光义的表情忽然变得慷慨起来,他起身上前,拱手道:“洛阳确实有山河之险不错,但臣弟以为,治理天下,在德在不在险,请皇兄三思啊。”

“在德而不在险……”

赵匡胤默念着一句话,眼神中闪烁着惊诧的目光,似乎为这一句话的杀伤力而感到震惊。

好一句在德而不在险。

赵匡胤耐着姓子,仔细的听赵光义把道理说完,然后却笑道:“三弟的顾虑,朕其实早已考虑过,所以朕决定下旨修葺通济渠,恢复洛阳的漕运,朕这几曰一直在思虑着派谁去主持修渠之事,不知三弟可有合适的人选。”

赵光义洋洋洒洒半天的争论,却给赵匡胤一句“修渠”给顶了回去,不禁一时语塞。

石韦看着赵光义那不爽的表情,心中却在暗笑。

赵光义愣了一愣,马上又道:“若然修渠,必得征用大量民力,耗费大笔钱财,皇兄一贯主张节俭,如此岂不违背了皇兄的治国之策。”

赵匡胤却又道:“修整通济渠,固然要耗民人力物力,但只要迁都洛阳,据山河之险,便可免去冗兵之害,从长远来看,却是节省了更多的钱财人力,这也正是朕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啊。”

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很符合儒家的精神,以古以来,帝王们总是把一个德字挂在嘴边。

那些圣人之言中,也总是教导统治者们,要以仁以德来治国。

尽管历代帝王治国,多是表面以儒家治国,实质却是以法家御民,但却没有哪一个公然承认。

此一番话,再度将赵光义的所谓论调驳回。

这位晋王的脸上,此刻闪烁着几分恼火的神色,似乎并未料到天子竟是如此深思熟虑。

沉默。

殿中陷入了沉默。

那两兄弟互相对视着,彼此间神情平淡,但那复杂的眼神,却在进行着激烈的交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