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2 / 3)

加入书签

一个完全工业化的城市的,将会拥有何等可怕的生产能力的,这些产品,如果是堆砌起来,只会让库存逐步的提升,只有依托于市场,把生产出来的东西,销售出去,才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收益。

运输,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依靠着淮南东路的帮助,再加上资金的大量注入,定海军迅速的形成了一个,拥有上百艘各类型海船的一个船队,可以通过航运,把产品运到任何的地方。

可惜,对于北宋的核心地带,就要绕行很远。

赵信选择定海军,是因为在后世,连云港是世界上有数的海港的,定海军经过发展之后,也可以通过海运的,联络道各个地方。

可是要进入到北宋销售,海运就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除了赵信来之前,胡乱建设的那些房屋,现在都是七八层的整齐的房屋,这样看起来有些单调,却可以容纳最多的人口。

经过了37公里的铁路的建设,特别是在2个月的时间之中,陆陆续续的实验,最终形成的经验,要修建一条更长的铁路,这不成问题。

定海军也有了修建更长铁路的打算,可是这个铁路却不能在定海军。

岛上,能够修建37公里的铁路,已经是极限了,未来可以修建一条复线,让这个铁路的效率更高,并且融入到整个城市之中,作为快速的环线,用于在外面快速的交通状况。

铁路的交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哪怕是马拉火车这样的火车,也足以对整个北宋产生巨大的变化。

这个时代,还没有铁索一样,横在长江之上的长江大桥,长江的通行能力是巨大的,可以通过长江下游上溯,只能够到江宁府。然后通过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进行运输。

如果这个销售的轨迹,是对长江流域而言的话,这个绕行不多,可是对于中国的北方,特别是在京杭大运河核心地带的北宋最繁华的区域,可是这个绕行,最少是数千里。

打个比方吧,如果销售的目的地是大名府的话,这个绕路可就超过了3000里,这对于效率来说,就有些浪费了。

从3公里到37公里,接下来,就是稍微长一点,在目前北宋的地面上,其他意义重大的铁路项目很多,可是对于定海军有直接帮助,就只有一条了。

这也是接下来的修建目的,一条300里以上的铁路,就要在的洪泽湖和海州之间修建。

要想富先修路,从钢铁厂的产能,就可以看出来,当彻底工业化的定海军,能够迸发出何等的生产力。

现在,定海军绝大部分的产能,都放在建设上面,一栋栋的大楼拔地而起,当这个建筑的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几乎必然的,要转向其他的领域。

目前,定海军发展的最多的,就是以钢铁为主体的制造业,可是其他轻工业,也在规划之中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