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奇妙的缘分(3 / 3)

加入书签

“直到翰墨过了童生试,又考上了秀才,有功名在身后,我们母子的日子才算好过了些。”

顾翰墨脑子活络,赚钱的法子也多,只是课业越发繁忙,难得把心思放在钱财上。

他也不负黎娘子厚望,得到当地书院的赏识,有个翰林院退休的老夫子起了惜才之心,就托关系把他送到了京城北麓书院。

“每隔三个月,翰墨便会托人寄些银票回家,我一直以为他在北麓书院过得不错,岂料这孩子什么都瞒着不告诉我。幸亏遇上了两位贵人相助,而今又助我们母子团聚,民妇当真是感激不尽。”

说着,黎娘子面露感激之色,又起身向云苓夫妻行了一礼。

黎娘子叹道:“那会儿翰墨才三岁大,正是该启蒙的年纪,民妇手里其实还有些积蓄,但还是咬咬牙,将他送去了私塾求学。如今看来,这些年日子虽过的苦了些,但没有走错路。”

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读书的好,黎娘子这种受过教育的女子就更明白其中道理了。

随后,黎娘子就过上了卖豆腐供养儿子读书的日子。

因为常年做豆腐的缘故,她的一双手很是白皙,模样又温婉动人,豆腐西施的名号就叫开了。

但她与亡夫感情深厚,这些年来从未动过改嫁的念头,好心媒人见实在劝不动,便都作罢了。

顾翰墨在京城过的极为寒苦拮据,只因他手头一有余钱就全给了家里,此前她然全被蒙在鼓里,竟不知他遭人挤兑,早就被逐出北麓书院大半年了。

他无权无势,在京城又举目无亲,若不是云苓开设了清懿书院,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黎家和顾家在临安当地都是知名的良善好人,最初闹饥荒的时候,黎家还曾散家财救助百姓。

但黎娘子人穷志不短,从不愿白受别人钱财相助,故而邻里乡亲们就都去买她的豆腐,也能帮衬帮衬这对孤儿寡母。

卖豆腐营生不难,可为了供儿子读书,家里总是存不下钱,时时都拮据着。

提起顾翰墨,黎娘子又叹道:“翰墨这孩子与他父亲一样,都不舍得我吃苦,从小就与乡亲们学了许多杂七杂八的手艺,才八岁就会养家了。”

挖莲藕,摘莲子,捕蛇采药,这些杂活他全干过,还都是背着黎娘子做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