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英语国际音标补习(字面意思)(2 / 2)

加入书签

司璇毫不犹豫地答应:“这没问题,这个时代的法律简单而繁琐,我一周之内可以解决问题。希羽有没有什么特别要求?”

“嗯,你们俩在我这里实行双休加弹性工作制,就不按照先行的单休制度来了。总要试试嘛……除此之外,研究员都是不定时工作制,按照你们的记忆中最熟悉的版本来。我唯一的要求是,你们如果要离开魔都必须告诉我并征得我的同意,否则我会惩罚你们。至于活动的时间,处理完法律问题后的半年内都可以,但如果我需要你们的话,你们必须立刻回来。记住,你们为的是工作经验,不是为了赚钱,这一点,你们从诞生开始就应该清楚了。如果确实找不到合适的企业,也不要勉强自己。”(夏)

“是!”(司、魏)

……

国际音标补习结束后,王礼和贺晓音被分别留下继续加强学习英语和数学课程,前者由司璇进行,后者由魏思瑜进行——这一决定是在夏希羽和沈涵曦对两人进行二对一的问询后,基于两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擅长领域决定的:

听到这句话,魏思瑜提出了问题:“等等……璇姐,你是怎么弄的?”

“每本20米刀+百分之二点五的销售分成,首批五千本起印。累计要一万本,精装本定价在175到225米刀之间或普通本125-175米刀之间。因为这次希羽的那本专著只有一百多页,所以不能弄的太贵。版权按国计算,这次只讨论米国、不列颠和枫叶国一起的至多两家公司的刊印权。未经研究室允许,不得和任何公司或个人合作公开出版该书的中文版本。”

听到这里,夏希羽疑惑道:“据我所知,在国外出版大多都是要自费付印见刊的。这么严苛的条件,还不是我们出钱……这都有人答应吗?”

司璇只是耸了耸肩,随后两手一摊,说道:“我能给出的唯一解释是:恐怕,这就是眼下1980年……菲尔兹奖预备的可怕强度。但凡清楚费马大定理的人,只要看过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即便这本书是非主流的数学领域,也不会有那么多。我的知识面主要都在法学方面,我最多只敢说自己是华夏境内少数博通海洋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人,甚至不敢说自己有资格参与审判。我只是法学知识和理论方面的顾问,未来最多参与一些语义分析方面的研究。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务顾问。”

众人静静地听着司璇就这样给出自己的解释,直到沈涵曦在司璇说完后开始感叹,整个会议的节奏才偏快。

王礼希望能在华国读完硕士毕业后前往海外留学深造,随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五年之内的任何时间回国,因此他放弃了原先顺便移民米国的计划;

贺晓音则希望在硕士毕业后留在希羽组研究室,担任对外科普、宣传、学术讲座举办、数学科研情报分析等对外工作。

夏希羽也乐于接受这方面的决定,于是允许他们留在现场。

当天下午,时间经过多次调整的拍卖会在实验室的大厅举行。

“我预计只有不超过3家,没想到会有10家。我严重低估了啊……恐怕我们还得去汪星悦那里去借一批椅子。我万万没想到希羽竟然也有不用自费出版,而是可以免费出版,甚至按比例分成的一天。”(沈涵曦)

魏思瑜点头:“涵曦的意见我是同意的。但这不是最重要的事。大不了我们在名义上向希羽借款,拿票证和华夏币去买椅子。现在的最大问题,在于我们没人从事过有关的任何实践操作,我们给出的条件、我们组织拍卖的方式都只是参考在课本中出现过的案例,甚至只能靠一些模糊的记忆去想象。这一点和其他资深从业者不一样,我们只是无父无母的生活秘书而已,只是因为看到了菲尔兹奖水平的成果才过来应聘入职的。

“即使是家庭背景最好的涵曦也只是听自己的家里人说起这些事,偶尔也去某些职业的工作地点参观而已。这种言传身教的作用在我们这个独立研究室接下来的工作中很有限,但总比我们这些没有类似经历的人要好不少。我们必须想办法拿到更多的外部消息,我可能要在其他地方担任兼职去获得一些工作经验。”

“我也想要去兼职一下。”

夏希羽毫不在意:“我没意见,你们可以算是最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星期日工程师’,只是主攻文职而已,但我希望司璇把有关的法律问题解决一下再行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