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格物院长(2 / 3)

加入书签

“克拉地峡那边,自有陈亮在,而且克拉地峡相距遥远,彼等纵有异心,亦不能威胁台湾吧。”

朱熹一想也是,但小心无大错,于是又教训道:

“常道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国公宜预作安排,防患于未然,老夫言尽于此。”说罢朱熹盯了一眼赵抦,那意思,似乎是赵抦这弟子太过呆滞,理解能力差得可以。

赵抦苦笑了一声,还是陆九渊出来缓和道:

“元晦兄不必过分忧心,依我看,克拉地峡之事,元晦兄说得亦有道理,或可报知朝廷,对克拉地峡无妨多加节制,不使其失控便是。至于元晦兄担心特区这边‘海归’良莠不齐,日久或生变故,这也不难,一方面火器制作可陆续迁往临安等地,另一方面,我以为应多遣可信之人参与其中,比如元晦兄桃李满天下,只须发话让弟子们一起参与茅庚的特区计划,于中学得诸项技术,便不必担心受制于茅庚等人。”

最后,老丘充分发挥和稀泥的本事,穿越众也就是批评了小卢一顿,然后规定下不为例,小卢就算蒙混过关。又由老丘提议,声言小卢既然一不小心就触碰红线,留在大宋军中十分不妥,不如另作安排,这其实正好合了卢易见的脾胃。贺驰安则提议既然赵抦和朱熹等人都偏好板甲,不如就干脆让卢易见去负责板甲项目,谁自己惹下的麻烦,谁自己去收拾,反正穿越众这边只出力不出钱,朝廷愿意做那冤大头,那就由朝廷出钱来造板甲吧。

穿越界这边大会小会一起开的同时,朱熹也在给赵抦上课:

“就为人而言,茅庚还算实诚,不似那狡诈之辈。但茅庚在特区自行一套,且时下各种火器制作均有赖于茅庚,此人实在来历不明,为今之计,既不可不用,也不可不防。朝廷意欲将火器逐渐迁往临安,用意亦在于此。国之大事,不可系于一人,防微杜渐,避免有人野心渐长,避免国事受制于人,乃是应有之意。”

对于这一点,旁边的陆九渊觉得有必要为茅庚辩护一下,说道:

“茅易生此人办事用心,为国出力甚大,何况他并不带兵,手上既无兵权,亦从未蓄意结交将领,可见茅易生此人还是值得信赖的。不过元晦先生说得不错,防患于未然,乃是正理。”

赵抦一听,心说还是陆九渊说的不错,话说陆氏弟子已经先行先试走在了前面,效果还真不错,朱熹的弟子众多,要是朱熹一声号召,一两百弟子参与进去,有这些铁杆儒学弟子作为保皇派参与其中,“海归”几个人又能跳多高!估计有什么异动,第一时间就能掌握。

朱熹先是点点头,随即又摇头,正色曰:

“象山此言,既对又不对。茅庚此人耽于女色,既娶蛮夷为妻妾,堂堂特首还公然纳妓,可谓离经叛道。就算茅庚也许并无野心,但围绕在他身边那些‘海归’呢!姓丘的此人,口才便给,但所说常有夸张之语,难辨其真假,此人素性喜那花哨之事,不如茅庚能落到实处,吾观此人多有虚言,不可过多倚重。他们中彭大夫此人倒是为人忠诚,奈何此人并非关键之人。至于那姓卢的小子,正所谓巧言令色,有小人之嫌,象山曾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听说这卢易见爱出风头,有钻营之嫌,此人须得重点提防。”

朱熹这个说法,陆九渊也基本认同,赵抦则觉得朱熹有些偏执了,彭大夫为他朱熹治好了脚疾,就当彭大夫是大好人,其他人在他朱熹眼中都有这啊那的毛病,但朱熹是师长级人物,赵抦也只好频频颔首称是。

“最令人担心的,乃是他们张头领那五个人,当日他们何以要去那克拉地峡?听说他们还要在那克拉地峡建造路轨,非说那是仿照秦朝旧例,非说秦朝就有那路轨马车,有人援引‘车同轨’之说,赞同秦朝就有路轨,此乃牵强附会。据说那路轨初期乃是驰以马车,但将来却要驰以蒸汽机车,而那蒸汽机车,与那铁甲战车,其中有何关联,我等无一人说得明白。又据说张头领一帮人在克拉地峡造火药,还造那流星飞弹,此事深为可忧!若是无事则罢,若是张头领他们居心叵测,又焉知他们在海外没有强援,一旦变生莫测,祸事东来,老夫恐连这特区也罢,台湾也罢,到时若遥相呼应,实难相制也!”

关于路轨交通和蒸汽机车,那都是拜陈亮的科幻作品所赐,又有近几日传出的铁甲战车,所以连朱熹也知道了这么些新概念。对张头领五人选择去了克拉地峡,赵抦倒是没想那么多,当下便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