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忧国忧民(3 / 3)

加入书签

茅庚心中惊叹这姜某人轻轻松松便将忧国忧民的高帽接过,戴上之后还颇是心安理得,不禁将南宋的士人印象分减了半分。不过后世也多的是这样的人,越是读书读得多,越是不怎么要脸,虽然不见得“知识越多越反动”,但是知识越多脸皮越厚,好像是世上通则。

当姜先生卷起画像的时候,茅庚心里替这幅画默起哀来,这倒不是因为它有点像遗像,而是因为没有采用喷胶定稿,好像炭黑在这种纸张上的附着力不够好,卷一次还好,卷的次数要是多了,只怕炭黑会粘在纸张背面,然后画像就没法看了。

茅庚当然不会去阻止姜先生,茅庚现在只是关心下一步自己和表弟会得到什么样的安置。茅庚前世活了快五十年,根据多年的生活经验,茅庚不敢奢望这个阴鹜的姜某人会照顾自己,故此从心底里对他保持着警惕,但愿一副“忧国忧民”死相的姜某人不要为难自己才好。

文家表弟对于表哥展露了一手画技,则觉得理所应当在姜先生那里有额外加分,或者因此给自己二人带来额外的机遇也未可知,心中便多了几分期待。

姜先生本就心中郁闷,一看牛三这个没脑子的货一副完全没眼色的样子,立时叱道:

“像什么像!牛三你这厮好没见识。”

旁边的文家表弟刚才就发现姜先生脸色不对,待到姜先生呵斥牛三,再看画像之时,也发觉画得有些不对,表哥画那牛三还好,画这姜先生好像把姜先生画得差了,连自己都看出来了这画像缺乏生气。文家小哥觉得自己有责任策略性地为表哥辩白一下:

“表兄为姜先生画的这幅画像,确实是画得不太准确,虽然画出了姜先生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但好像太过夸张。不过像还是像的。姜先生以为如何?”

茅庚一听,这位表弟倒是玲珑之人,话说得真是艺术啊!本来是一副死样子,到了他口中却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表情,呵呵,不知道姜先生肯不肯就找这台阶下来。

茅庚再不省事,到了此时也只好赔个小心:

“姜先生气度---那个---非凡,只可惜小子画技---那个太差,不能将---姜先生---那个神韵---画---那个画出来,还请姜先生---那个---那个不计较---那个包涵!”

姜先生听这茅家小子吞吞吐吐说了一串那个,又觉得文家小子“忧国忧民”的说法也算一个说法,姜先生一时犹疑,心说难道自己真的长了一张忧国忧民的脸不成!几时得好好照照铜镜才是。想到此,脸上稍稍由阴转晴,说道:

“文小哥说我这张脸忧国忧民,那就算忧国忧民吧!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唉!想我大宋南渡,大片河山沦于金兵之手,忧国忧民也是人之常情,故而也没什么。呵呵,茅小哥也画得用心,这张画我就收起来了。”

他刚才叫茅庚作画,本就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想探究茅庚的画技,如今一画在手,大可以日后慢慢琢磨,故此用不着现在过分为难这姓茅的小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