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要想发展好枪炮少不了(2 / 2)

加入书签

对此最为着急的当属蒋瓛,毕竟这是关乎其身家性命的大事,就算表面上装得再波澜不惊,心里也难免七上八下。不过冷静下来想想,自己现在确实不便显得过于着急,而且该落下的子,都已经落下,唯有耐心等待皇帝的最终裁决。或许徐钦这种表现,更说明了其已经是胜券在握?

不过他心里始终是有些突突,说不得只能想法子敲敲边鼓了。

这一日,徐钦照例在早朝结束之后,便一溜烟儿地跑来工坊和众工匠商讨新式火枪的开发问题。

由于有事先定制的钢管打底,枪管这个最核心的部件问题其实已经解决,而经过工匠们的测试,这些在非官方作坊里生产的枪管也完全合用。一方面说明了这种交叠锻造的方法完全可行,同时也让徐钦对未来的大规模生产有了一个粗略的设想。

剩下的部分,木质枪托的造型倒是好解决,有徐钦的从旁指点,再加上他们自己对人机工程的感受,做出合用的不难。至于材料,则需要衡量各方面的属性,以及获取成本,这方面放手交给这些经验丰富的工匠们处理就行了。

“好!既然你有此等志向,也对这火器之事颇为上心,那朕就将此事全权交由你去办。这样吧,朕再加你一个工部主事衔,专职筹办新火器,兼管军器局工坊的新火器开发事宜,一应所需可向工部申报所需,但不得率性而为,影响兵部的原有火器制造。”

朱元璋是从基层摸爬滚打起来的,自然知道不可好高骛远的道理。新火器虽然让他极为心动,却也知道暂时而言,军队的基本战斗力还是要用原有的制式火器来支撑,故而不忘叮嘱道。

“臣明白,领旨谢恩!”

“好,下去吧。”

朱元璋见他知趣,自然也是极为满意,很是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最麻烦的还是击发装置的制作。徐钦一口气就打算吃成一个胖子,直接越过火绳上马燧发,对于处在最简陋的火门枪阶段的工匠们来说,还是有些挑战的。

“这个,这里这个机括需要用最好的百炼钢,让其在保证能够有效击发的情况下,也能保证不会走火。下面的扳机倒是其次,铸铁都行…这个铁盖子的角度还要再改一改,要反复测试,保证击锤下来不会被卡住。”

一大堆制作细节方面的掌控都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工匠虽然手艺没问题,但毕竟见都没见过这种东西,对一些关键细节的把控肯定是很难一步到位。

徐钦的指手画脚,非但没有引起工匠们的不满,反而是被奉若神明。很多细节上,或许他们一开始想不到,甚至有一定的误读,但一经徐钦提醒,马上就能理解到其应有的作用和关键点。而在他们眼里,徐钦居然能全凭“想象”,就将之一一点出,此等有如神助的能力,就算是有人说他是鲁班转世,怕这群工匠里面都有超过一半的人会相信。

然而正当徐钦在工坊这边和工匠们打得火热的时候,突然本该留守锦衣卫大营的一位千户官,表情略显诡异、慌张地跑过来,也不顾礼仪,直接就冲到他耳旁一番密语。

虽然目前徐钦最重要的任务是搞定蒋瓛,搞定锦衣卫,不过现下的形势他也心知肚明,这事已经基本敲定,只等找个合适的时机发动。徐钦要做的事情其实也已经不多,而且看起来做得也确实不错,以谦恭怀柔为鞘,深藏利刃锋芒,待君王有急再拔剑出鞘本就是他对锦衣卫的期待。

同时,朱元璋心里自然也是非常清楚的,徐钦未来的路,不可能就限于锦衣卫这一方小小的天地,现在有机会让他抽空在其他方面锻炼锻炼,将来势必可以给后人留下一个更有能力的肱骨。

而徐钦得到朱元璋的许诺,直接主持新武器的开发工作,自然也是激动不已。

这个结果远远超出他之前的预期,毕竟从旁辅助哪有亲自主导来得方便?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的价值了,真要是放手去搞,快则一两年,慢则三五年,必然就能掀起一波军事改革的高潮,并且能保证在大方向上不出问题!六百年!六百年内全世界趟过的所有的雷,基本上都可以完美回避。再加上帝国当世无双的国力,不敢说统一全球,但将太平洋变成帝国内湖的梦想,仿佛已经在向着自己招手了!

徐钦怀着激动的心情出了皇宫,提着那几根“劣质钢管”就一头扎进了军器局工坊和锦衣卫外城兵营。搞得锦衣卫上下都有些莫名其妙:这位小爷不该是来办案的么?怎么摇身一变就成了火器发烧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