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借势而谋顺水推舟(3 / 3)

加入书签

第一天没回来,他也没多想,只是随便问了家仆一声,下面的人说是彻夜未归,他也不没怎么放在心上,毕竟年少风流或者各路才子之间的应酬耽误一晚也是常事,何况他这次提前来京师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着手准备为后面的仕途布置人脉。

可第二天还是如此,那就有些诡异了。更何况他这个侄子身边还有好几个下人跟着,竟然一个回来报信的都没有,这绝对不正常!

第三天,黄寺卿终于坐不住了,可他毕竟只是个太常寺的寺卿,虽然有点儿薄名,而且还是太孙近臣,但毕竟是不管实事的,好不容易托人请了应天府查找,也好像没什么卵用,问了一圈下来,只知道好像有两个和那位黄公子一同从袁州府来的年轻举子和他们的仆人也一同失踪了。

第四天,黄寺卿无论如何也坐不住了,只能求到了朱允炆这里。

而朱允炆毕竟也只是个刚做了一年储君的太孙,主要仪仗的还是清流文官,对这种事哪有什么太多的办法,于是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最近正在极力拉拢的徐钦。

成功地套出了他们的后台,这样一来后续的处理方案也就迅速在徐钦脑子里浮现出来。这事儿说来也巧了,黄子澄原本就是在自己的计划中,目前需要得罪的人。

以当下的情况来看,朱元璋为自己赐婚江都郡主,几乎是已成定局,然而自己却不可能因此而改变原先铁了心支持朱棣的大战略。这样一来,自身面对的形势便愈发复杂。当然,其实也不是没好处,自己成为朱允炆的亲姐夫,算是深入虎穴,天然成为了朱允炆的盟友和爪牙,自然更方便于接触到东宫集团的秘密,甚至暗中挖坑埋人也方便许多。

可问题也出在这里。有了这一层天然的关系,朱棣也不免对自己产生怀疑,远的暂且不说,现在自己和朱棣的合作本来就非常脆弱。难保不会因为这个因素产生更大的裂痕,以至于在关键时刻出现问题。那可是真要命的东西!

因此,徐钦计划中的应对方式就是,寻找合适的机会,和东宫集团核心人物黄子澄产生明面上矛盾。这种矛盾,暂时不用分出生死,只需要成为一根刺,卡在那里,让朱允炆难受,让朱棣安心。

而这送上门来的黄公子,则是一个上好的诱因素材啊!简直是瞌睡遇枕头,徐钦都想给他发个奖了。

后面的事情当然用不着徐钦亲自动手,交给这些已经闲得有些发慌的缇骑们来干就好。只是他也悄悄吩咐下去,在给他们留下刻骨的印象的同时,也别把人弄死弄残了,最好也别留下太过明显的伤痕,否则若真把此事闹得太大,面上终归是不好看。而且徐钦最想要的,是表面上外人看来自己还算给了这位黄寺卿面子,内里却要让他暴跳如雷。

这些缇骑们也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油子,搞人的办法多得是,马上表示一定满足小公爷的要求,包在他们身上就好。于是在徐钦离开之后,诏狱中迅速隐隐传来恐怖的哀嚎。

徐钦不慌不忙,可黄寺卿在自己府邸也渐渐着急起来了。

自己这个侄子,不但是关系极近的族兄之子,更是才华横溢,年纪才二十出头,便一举夺得江西乡试解元,颇有些诗书传家希望所在的意思,平时黄湜对他也是极为看重的。

这次为了参加春闱,此子早早地来京师投奔自己,平日里也是极为懂事,天天早早问安,甚至比他的亲儿子还懂礼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