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升官发财生儿子(1 / 3)

加入书签

因冯立奎在北山剿匪战役中的卓越表现,带着手下兵卒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杀上山,腿部受伤仍旧坚持杀敌。今上龙颜大悦,冯将军连升三级,成为从二品大员,宿卫京畿提督九门,哎呦,这厮发大发了。

其实这老家伙,不过跟冯三爷暗里有些交情。这次剿匪,跟着兵卒往山上跑,走路没看脚下,脚脖子崴了,算是因公负伤,假模假式地瘸着腿儿,跟断了似的,让今上看了颇为怜惜。

其实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冯立奎还得了一宗大好处,如今不显,待到贾家倒台,就浮出来了。

这些人还只是跟着借光的,如今最大的赢家,要算五城兵马司统领裘良和冯三爷。

裘良得的赞誉是,“......嫉恶如仇,身先士卒,替民除害,为君王分忧......擢升广西总兵,加授正二品武德将军衔......”

最是有那一等谨小慎微的读书人,书读多了,子曰诗云的没学明白,受圣人教化没了血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混了一辈子,升官发财就不必想了,落得个全须全尾地身退算是好的。至于那等不小心踩了耗夹子犯了莫须有或须有的过儿,落个身死道消的,也不在少数,更不必提连累一家子老小死无葬身之地的倒霉鬼。

傅大老爷傅试,便属于这一种人。

好在遇上个好姨妹夫,好歹能拉扯一把。即便如此,这回剿匪,京兆尹衙门也不过派了个姓周的捕头,带着十多个衙役,也都算不得什么好手。便是这捕头,也还是傅试素日来往密切,给他几分面子才来捧场的。

如今倒好,周捕头捡了个大便宜。好在吃水没忘挖井人,想忘还有冯三爷立在那里,也不能够。到底跟冯家不太对路的京兆尹说清,上表的时候带了一句‘......通判傅试事急从权,速着捕头周某,即刻快马驰援......”至于后面周某如何勇武如何尽忠职守,就不必说了,升官妥妥地。

因事关重大,别说有名有姓的,便是随去的一干人等,除了冯三爷和裘良带的小厮家奴,其余一概都得了升迁。

升官了发财了,一竿子打发去了西南之地,裘良是快乐并痛着,当然是快乐多一些。如今他才三十多岁的年纪,做到实职正二品的高位,别说他爷爷景田侯忙着去给祖宗烧香,便是亲族也想瞧瞧,他家祖坟是否刚冒了青烟。

最后便是冯逸冯紫英,对他的封赏,皇上很是斟酌了一番。只看各处上的折子,放一起一综合,皇上见多识广,一眼便看出此子在其中居功至伟。

若无他劝说在前,裘良不能坚定追击不放,亦无兵马司和京兆尹下属协助。若无他当机立断着人向驻军和地方衙门通报匪情,那么些悍匪,恐怕不能无一漏网。若无他振奋士气,一路不懈,最终协同作战,毕其功于一役,哪有几日战果。

跟傅试恰恰相反,亲自带兵襄助的平安州节度冯立奎,可谓风光无限。

别看其人姓冯,跟神武将军府一脉,却没甚瓜葛。如今四五十岁的年纪,虽同样身为节度使,四品武官不算大,却管着一州府的军备。自汉唐以降,节度使的职权日薄西山,原本的军政大权在握,一去不复返。及至本朝,也不过前朝守备一职。而平安州又跟京畿附近其他州县不同,名字好听,却一直不大平安,不只爱闹贼。因以往节度使属于忠义老亲王死忠一派,受其坏事牵连,除了薛大傻子家的—— 一副极好棺材板子,没的卖出去,便宜了秦可卿。就是上两任节度使也官运低迷。全国上百州县,平安州节度使,为一般武官之畏途。

平安州这地儿,算是在当今心里,挂了黑号了。

可想而知,冯立奎能沦落此次地,处境着实堪忧,能在此职位上终老,算是烧了高香了。因此少不得做些力所能及的,偷着敛些钱财以为养老。

而今因他在北山剿匪一役,都动了军队了,为着上到当今下到贩夫走卒的面子着想,必须叫北山剿匪战役。不然叫老百姓知晓,皇上被一帮偷东西劫道的小毛贼偷袭了,像话么?让御前侍卫、御林军们如何在军界立足?让满朝文韬武略的文武百官情何以堪?最后载入刑部案卷的乱匪人数,直达四百之多,还是精锐健卒。一个个都跟石头缝里蹦出来似的,也没个父母妻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